櫃子不是這樣買,難怪你的房子越買越亂
- Loi Zellda
- 5月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太多家庭花大錢買收納櫃,卻發現東西愈收愈亂、房間愈來愈小。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經驗?
問題不在櫃子不夠多,而在你「用錯了方式買櫃子」。今天這篇,我們要來破解整理師最常見的一句話:「櫃子不是這樣買的!」
🔍 為什麼越買櫃子越亂?真相讓人驚訝!
很多人一看到家裡亂,第一時間就直接去 IKEA、特力屋買櫃子,結果是什麼?
🔹 把雜物從桌上移到櫃子裡,眼不見為淨
🔹 買錯尺寸、功能,結果只是堆疊更多問題
🔹 忘了規劃動線與動作頻率,造成使用上的不便
這些錯誤,讓櫃子成了「高級垃圾桶」,不但沒有解決問題,還越整理越找不到東西!
🧠 整理師的黃金法則:櫃子是最後買的!
專業整理師從不一開始就推薦你買櫃子。真正的順序應該是:
1. 斷捨離 👉 確認你真的要留下什麼
2. 分類歸位 👉 看清物品類型與使用習慣
3. 空間評估 👉 測量尺寸、動線、位置
4. 才決定要不要買櫃子,買什麼樣的櫃子!
買櫃子就像買衣服一樣,要「合身」,不是大就是好。
📦 3 種常見錯誤櫃子類型,你中招了嗎?
❶ 【太深的抽屜櫃】
乍看容量大,實際上東西一放進去就「沉底失蹤」,永遠找不到。
❷ 【沒輪子的收納箱】
一放到底層就搬不動,清潔超麻煩,還可能孳生塵蟎。
❸ 【外觀好看但功能單一】
網美木櫃很美,但沒隔層、無抽屜,導致雜物只會越堆越多。
🛠 正確買櫃子:整理師私藏 5 招選購心法
✅ 1. 依照「使用頻率」分層設計
常用的放在腰部~眼睛高度,少用的才往上往下放。
✅ 2. 模組化設計好調整
選擇可以堆疊、組合、調整層板的櫃子或是收納箱,才能隨需求彈性變動。
✅ 3. 看得見的半透明抽屜收納櫃
可以用半透明的抽屜,這樣從外部可以看到裡面,也不會太透明顯得凌亂,同時也減少「藏」東西的習慣。
✅ 4. 尺寸應該先量好,再買適合大小的櫃子,而不是買了櫃子再改家裡的格局
櫃子高度+門片開合空間+人走動距離,缺一不可。
✅ 5. 優先選有「輪子」的
移動方便,清掃無死角,不讓櫃子成為家裡空間使用的巨人,卡住空間的彈性又影響美觀。
✅ 結語:買櫃子前,先問自己三個問題
1. 我真的需要這個櫃子,還是只是想「藏」住亂?
2. 裡面的東西我多久會用一次?有沒有重複功能的東西?
3. 這個櫃子放進家裡,是讓我生活更簡單,還是更複雜?
別再讓櫃子成為家裡的「亂源遮羞布」了!
真正會整理的人,是用腦袋規劃收納,而不是用錢堆出假象。
如果你正在考慮換櫃子,歡迎留言你的空間需求,我幫你看看有沒有更聰明的選擇 💡
留言